长江减船退渔我参与、我支持——为新时代我们可爱的渔民点赞
来源:安庆市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9-05-14 16:56 浏览:921次
“长江实行全面禁捕,虽然前几年就听说了,当时以为是玩笑话,是谣传,也没当回事,每天仍然悠闲自得的在长江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捕捞生活。虽然,在长江上捕捞,狂风暴雨,日晒雨淋,但我们还是愿意这样在长江上“讨生活”。”50岁的十里铺乡袁江村老渔民王根德说,“然而,这样的生活,在2018年年初被打破了,大观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上门对我们说,国家已经正式出台文件,自2018年起,长江将逐渐实施全面禁渔,保护区要求在2020年之前实施全面禁捕,长江安庆大观水域及皖河水域属于保护区,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于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面禁渔,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做好准备,并向我们发了宣传材料。当时我拿了材料坐在船头,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听错了。当时只感觉到眼前一片黑暗,头发晕,一上午一言未发坐在船头望着长江上不远处站在船头拉网的兄弟姐妹。中午吃饭时,妻子喊我多少声,我都没有回过神应答,老婆骂我说你耳聋了,还是她把饭端给我手上,记得当时我也没吃几口,老婆开玩笑说,不吃还省了。说实话,她哪知道我的心思和压力。”
“我父亲是老渔民,上小学时,经常跟着父亲上船,有事没事在船上划划船桨、弄弄渔网,有时也偷偷摆弄摆弄柴油机,总是被父亲责骂,说小孩子不好好念书,摆弄这些,长大还想和我一样做渔花子要饭。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把在长江上捕鱼当做是一种讨饭的行业,叫渔花子,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从事捕鱼。也许是我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喝长江的水,吃长江里的鱼,有事没事坐在船上看来来往往的冒着黑烟的货船在江里奔跑,还有我最喜欢的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划龙舟,让我对长江、对船、对捕鱼产生了向往和爱恋。上课时、睡觉时总是想着,长大了我也要去捕鱼。当时十几岁,也是发育时期,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叛逆期,为了我的捕鱼梦,我那时是天天上课趴在桌上睡觉,老师堂上大声讲,我在堂下与几个死党窃窃私语,反正就是不想读书,成绩就直线下滑,也记不清被老师叫了多少次家长,被父亲划船桨厚茧的手打了多少屁股,我总记得每次被父亲打时,我总是笑嘻嘻的,虽然屁股疼,但离我的捕鱼梦近了,父亲看我还笑,打的更起劲,一肚子火都发泄在我屁股上。现在,我才体会到父亲是不愿我成为渔花子。”
“就这样,我在十五岁那年,就丢下书本,怀着我的梦,跟随父亲上船捕鱼,也许是父亲想惩罚我,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和他一起到江上捕鱼。没过几天,我被太阳晒的身上火辣,赤脚上船直蹦,夏天中午,钢船上的温度最起码有40度以上。记得当时我很坚强,从没哭过,就这样,我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成了一名在长江上捕了有30多年渔龄的老渔民。虽然很辛苦,但长江也给我带来了现在的一切,我娶妻生子、赡养父母、供子女上学、购房购车,长江也圆了我的梦,给了我一切美好生活。”
“今天,伴随我30年日夜相伴的“水上家园”,我的渔船要进行拆解了,虽说早就在意料之中,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我真的舍不得,渔船对于我们渔民而言,不仅是谋生的工具,一定程度上日日夜夜的的相守,渔船早已化作了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深入了骨髓。有船就有家,就有幸福。如今为了响应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的号召,我也只能忍痛割爱,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渔船告别。”
“从此不再与渔船为伍,与长江为伴,不再从事水上捕捞,由水上到岸上,这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克服传统作业模式带来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制掣,更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所带来的某些改变”,王根德说。
2018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根据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下沉督察情况通报了“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不断瘦身,水中大熊猫生境堪忧”典型案例,为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要求,大观区委区政府迅速制定了突出码头泊位、排污口和全面禁捕等方面的重点问题,实行“一泊一策”“一口一策”“一船一策”,逐项分析研究,逐条制定整改方案,挂单整改、对单销号。大观区需减船退渔564艘,一场轰轰烈烈的“一船一策”减船退渔转业工作在长江、皖河两岸的大观区十里铺乡、海口镇的渔村中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截止5月7日,大观区已经签订渔船《减船退渔申请书》及《减船退渔承诺书》556艘(其中长江干流253艘,皖河水域116艘),占总数的98%。
“虽然,我现在渔船拆了,我也不能再捕鱼了,面临着重新转行就谋生活,但国家和政府也给了我一些补偿,在渔船和渔具这块给了我近10万元的减船退渔补贴,同时区政府也出台了禁捕期间困难渔民生活补贴政策,给我们夫妻两人每人每年4000元的困难生活补贴,连续补贴10年。区农业部门也为我们培训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我们发展水产养殖,区人社局也给我们提供就业岗位,还专门开了招聘会,已经有十几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渔民兄弟成了城市美容师做环卫工了,每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虽然,收入比原来少了不少,上班也没有捕鱼那么自在了,但从内心讲,这几年,我们捕鱼也不景气,江里面的鱼也越捕越少,鱼也越捕越小,收入也只能勉强度日,现实也逼着我们迟早上岸。现在,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好政策,从内心讲,我感谢党和政府。虽然,以后我不能天天在长江上捕鱼,但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长江会越来越美丽,现在我们这辈做点牺牲,我觉得值。”
“一船一策”减船退渔,渔船拆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你不得不感叹渔民们的纯朴,感叹他们对保护长江生态的认识。这条江他们厮守得太久了,他们熟悉这江里的一切,熟悉这江里的每一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也更知某些鱼类及其他生物资源眼下所遭遇的困境。减船退渔,保护长江,他们能理解,能正确对待。他们虽有着不舍,有着对未来的困惑,但还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渔人性格中某种大度与宽怀。
由此,面对如今这种和谐的拆解局面,我们有必要在内心里向他们道一声真诚的“谢谢”!长江谢谢他们,水生生物谢谢他们,你我也要谢谢他们。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要将相应的保障措施跟进,不能让他们在失去了渔船后,生活水准下降。我们要看到在由传统谋生手段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水准在放弃渔业后有大大的提高,这才是减船退渔之后最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