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

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履职 主动作为 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9-05-23 16:32     浏览:469次

  今年以来,大观区农业农村局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区机构改革精神,我局增加了农业投资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4项职能,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区委农办日常工作等5项任务。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迫切要求我局在工作职能上实现“三转”:在工作职能上,由过去单纯的农业经济部门,向统筹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的综合部门转变;在部门职责定位上,由单纯的政府组成部门向政府组成部门和党委工作机构融合转变;工作手段上,由要素碎片化向适度集中化转变。职责的延伸拓展,进一步要求我局厘清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开拓我区“三农”发展新局面。一季度,我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

  1、一产GDP完成情况。一季度,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2019年一季度农业产值1.79亿元(统计部门上报),较去年同期1.65亿元,增长8.4%。其中,种植业支撑为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实现产值6920万元,畜牧业增长点依靠规模养殖(猪、牛)场及番鸭等禽类支撑,实现产值5641万元,渔业方面新增稻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00亩,渔业实现产值3810万元;

   2、农民增收情况。今年以来,大观区将农民增收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是以会代训,针对样本点辅助调查员、乡镇分管领导强化统计业务学习和培训,实现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利用“春耕备耕”、“四送一服”等活动契机,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省、市、区政府出台的现代农业奖补政策,指导农业生产,开展种养殖业综合执法。累计申报市现代农业奖补资金266.5万元,指导在田农作物3万亩,家禽3万羽,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打假活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各类专项活动6场次。三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提高财产性收入。全面完成22个村清产核资和4个村“三变”改革试点。一季度可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1元,增长9.6%。

  3、农村改革情况。在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根据省、市出台的的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结合大观实际,4月30日上午,大观区召开了全区农业农村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成立了高规格的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与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大观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今明两年“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清单》及《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做了安排并明确了牵头部门及责任单位。(1)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今年我区承担50名生产经营型水产养殖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实施方案制定、培训机构招投标、培育对象遴选工作,5月10日-12日第一阶段培训工作将在皖源大酒店如期开班;(2)在农村土地改革方面:做好好农村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后续完善,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扩大确权成果效用。加快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辖区耕地流转率达68%以上,目前,海口镇2018年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3万亩,流转率64.7%;在完成“大棚房”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设施农用地备案程序,防止死灰复燃,确保整治成果;(3)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方面:目前,全区已全面完成22个村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物业”、“合作社+园区”等模式,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盘活经营性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茅岭、五里、十里当年村民进行了分红。联胜村搭建“三变”平台,依托合作社种植“大胜矶”牌的红心山芋。同时还将国家级示范社支持“三变”改革专项资金投入合作社生产发展,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落实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地位,2019年将全面完成下剩14个村居“三变”改革,目前工作正在开展。2019年海口镇按照“一村一策”对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力争海口、昌宁、巨网3村经营性年收入突破5万。(4)在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一是调结构,发展特色种养殖。在海口镇保婴村开展了香椿种植试验示范和香菇种植,在镇江种植榨菜示范700亩,同时做好技术指导。二是助力农业经营主体提档升级。4月份申报省市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家。三是出台了《大观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目前正在开展特色规模种养殖奖补资金申报核查。四是结合四送一服开展了“银-企”对接交流会,3月12日下午组织了建行石化支行及辖区2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对接。五是培育龙头企业,拟新增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

  二、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人居环境整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乡村振兴战略4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38项“三农”工作硬任务,其中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局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中之重、艰中之艰,聚力攻坚、强力推进、取得突破。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1、制定方案,及时制定印发了《大观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明确了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任务;2、明确专班,组织具体经办工作人员到怀宁县等地学习改厕工作,吸收了好的经验做法,为工作开展夯实了基础。扎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第一场硬仗;3、狠抓落实。大观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主战场在海口,区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指导海口镇与北京京环公司签订了《大观区海口镇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框架协议》,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对所有行政村“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近期集中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目前,海口镇已经与京环签约实现10个村城乡环卫一体化,合理配置垃圾桶1000个,垃圾转运车10辆,配备保洁员130名。春节以来,先后开展农村陈年垃圾专项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和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000余吨、拆除3处破旧房屋、美化7栋房屋外立面,对皖河大桥下桥道路两侧近1000平方米的裸露地块进行绿化;以抓好农村“三大革命”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污水处理。督促海口镇采取铺设污水处理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利用生态塘、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等简易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着力解决农村污水难题,完成建设污水处理站7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5公里,整治渠塘39个。目前该镇7个美丽乡村点全部建立适宜的污水处理设置,污水处理率达到90%;督促海口镇做好巨网村新民美丽乡村点人工湿地项目开工建设,优化镇江村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设计方案,加快张港污水截污项目施工;要求海口镇年内完成张港、巨网、红星、海口等村共计248户改厕任务,目前,安排人员结合每户实际需求,做好无害化卫生厕所选址、实行“一户一方案”。

  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调联动机制,围绕六项重点工作,坚持上下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做到月有所进、年有所成。坚决防止出现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纸上谈兵和数字游戏。

  三、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高起点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文本,对照制定实施方案,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海口镇村庄布局规划确定1个集镇建成区,33个自然村,8个中心村的布局,形成以“集镇—中心村”为骨架的村庄规划体系。

  二是紧扣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抓手,做到建设任务项目化。足额安排落实省、市、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坚持农民主体,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带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强化用地保障,将美丽乡村建设用地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土地“增减挂”结余指标流转收益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海口镇狠抓村庄道路硬化、亮化建设,目前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3公里,修建地下排水管道15公里,安装路灯410盏。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基本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建成集贸市场1座;综合文化广场8处(1.1万平方米),休闲公园及健身广场4处;政府驻地建成区公用停车场1处,可停车60辆以上,沿集镇主次干道两侧公用停车位100多个。

  三是坚持分类打造。充分挖掘乡村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按照“一村一品、四季宜游、季季有花、处处有景”的模式建设美丽乡村。海口镇保婴中心村依托濒临长江,回族居住区,做好“水”文章,建设具有水乡韵味的村庄;何墩中心村依托同马大堤,做足“绿”文章,建设展示田园风光的村庄。

  四是持续深入推进。2019年将加快巨网新民中心村省级示范村打造,完成中心村规划设计;昌宁美丽乡村完成规划设计,积极申请三峡外迁移民后扶项目建设资金;河港社区申请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改善贵澳海口大数据农旅产业园及周边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五是强化村规民约引导。结合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做好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全域推进乡村“一约四会村”制度的建设。由农民群众公开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家族长等新乡贤担任“四会”成员,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将“一约四会”工作情况纳入对文明村镇和村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机制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加强对“一约四会”制度建设的指导,发放相关制度建设参考模板。目前,海口镇10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制度已全部完善并制作上墙;建立和完善农村“一规四会”机制,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五传五习五有”为主力,推进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海口镇镇江、保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级示范点建设。

  六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继续实施区级领导联系、区直单位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工作制度,区级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对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给予支持。海口镇设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专项资金5万元/个/年标准,用于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维护等公共服务项目运护。发挥“五老”作用,协助村“两委”和村党支部开展基础建设、环境卫生、文化生活、抚平济困、关爱留守儿童、纠纷调解等管理服务职能。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