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三变”改革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9-05-28 17:10 浏览:395次
018年大观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试点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把村民的沉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的同时,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做为试点村的十里铺乡五里村、十里村、茅岭村及山口乡联胜村(现为高新区托管),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创新“三变”改革,探索出“三变”改革“大观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产业型、股份型、物业型、劳务型等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过30万元(不含上级补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辖区其它17个村(居),呈现“村富人美”的新气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好评,为村民探索出一条致富路。
十里铺乡五里村依托安庆市城北实业总公司先后两次吸纳入股村民户数达到629户,村民入股资金89.5万元,村民土地入股10.76亩,折合股金6.4617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182.4687万元,整合土地56亩,新建标准化厂房8700平方米,筑巢引凤,当年招商入驻企业四家,入股收益72.304万元,除去集体股份,村民入股所得红利34.422万元,股民平均分得红利500-1100元;入股顺达装卸公司20万元,每年分红5万元。目前全村失地老人510人,达龄后享受村每人每月200元养老金补贴。
十里铺乡十里村,依托安庆市新宜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建成十里九华工业园,园区投资款由村集体经济及本村村民剩余土地征收款构成,共投入建设资金1500万元,年收入180万元;对外投资参与顺达装卸有限责任公司入股20万元,每年分红5至6万元。该村现有股民2414人,利用园区取得的资产性经营收入和对外投资红利,对全村失地农民男性60周岁以上和女性55周岁以上的,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城市医疗保险参保费补贴打入个人账户,两项补贴每年支出约130万元。
十里铺乡茅岭村,2018年抓住市区政府在辖内规划建设132亩绿色环保建材基地项目的契机,主动对接政府部门,积极招商搬迁企业,经“四议两公开”,依法取得安庆信合置业有限公司股权,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建设130亩大观绿色环保建材基地项目,已与安庆南翔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混凝土搅拌站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土地出让金3500万元和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由村集体投入,生产车间用房由各企业自行投入,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增加集体年收入300万元;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70万元,对60周岁男性和55周岁以上女性的达龄老人给予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和180元医疗补贴。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75万元,全村股民实现首次分红,累计发放股金56.35万元,户均1164万元,村民幸福指数逐年上升。
山口乡联胜村,依托村合作社种植“大胜矶”牌的红心山芋,发挥大胜矶红心山芋品牌和技术优势,扩大股民参与,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万元,带动80多户农民实现增收;将国家级示范社奖补资金20万投入安庆永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股本,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利用区位优势,以合作社为载体,组织20多户村民,积极承接安庆静脉产业园下游物业,年均年均增收48万元。
四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的核心经验在于,抓住农村“三变”改革机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下活改革一盘棋,上下贯通聚合力。下一步,大观区将按照“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整区推进”的原则,构建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聚焦改革重点工作,聚焦破解“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难题,根据其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不同类型和模式、探寻农村经济实力提升的途径及更多的‘金点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变”改革“大观模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