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扎实推进“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9-06-05 14:58 浏览:465次
大观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长江安庆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行动要求,扎实推进“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在推进“厕所革命”方面,根据全区卫生改厕三年计划,明确2019年需完成自然村248户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4%左右。2018年,我区已完成400户自然村农户改厕,美丽乡村中心村实现卫生改厕、拆除旱厕两个“全覆盖”。今年,由于机构改革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交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我区迅速组织开展改厕业务专项培训和考察学习,明确技术标准和建造规格,并深入改厕农户逐户调研,结合实际需求,做好无害化卫生厕所选址,实行“一户一方案”,目前,已经完成改厕22户;在推进垃圾治理方面,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与京环公司签订《大观区海口镇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框架协议》,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收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合理配置垃圾桶1000个,垃圾转运车10辆,配备保洁员130名。今年来,海口镇多次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000余吨,垃圾中转站改扩建工程全速推进,镇江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成效明显,重点镇域(即广成圩南堤、各中心村村道、集镇建成区及安九路沿线)实现“三个保洁”常态化;在推进污水治理方面,按照“因地制宜、易于维护”原则,突出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特别是江豚自然保护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采用铺设污水处理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利用生态塘、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等简易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着力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目前,建成污水处理站7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5公里,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实现集中式污水收集处理,且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成微动力处理设施或人工湿地,新民美丽乡村人工湿地项目正在开工建设,镇江村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设计方案正在优化,张港污水截污项目正在加快施工。
二是高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成大观区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20家畜禽养殖场关闭和搬迁改造,其中,关闭3家,完成粪污处理设施改造17家,并通过市污染防治攻坚督核组验收,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三是多措并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积极做好秸秆还田科技知识的讲解,鼓励农民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保持土壤结构和耕地质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招商,拟与安庆市源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约总投资3600万元的生物质颗粒项目,邀请安庆市源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市洁能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安庆市大观区海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参加秸秆博览会,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辖区秸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围绕提升种养结合水平、有机肥施用技术与配套设施水平、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创建水平、主体培育与绿色产品供给水平等任务,加快果菜棉麦稻有机肥替代化肥,重点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果-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畜-沼-菜”等多种技术模式,据统计,辖区2018年农药使用量为385吨,与2012-2014年三年农药使用量均值(基期)相比减少了189.67吨;2018年辖区化肥实际使用量为8599吨,与2017年相比增长率为-28.6%。实现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相比2015年减少5%以上预期目标。
五是全面完成重点湖库非法围栏网养殖。拆除皖河大观水域4户围栏养殖户,总面积3605亩,围栏网1.28万米;取缔石门湖围网养殖20000亩,终止石门湖投饵养殖行为,拆除投饵机18台套。强制拆除长江滩涂、皖河沿线网拼20笼,网衣2000余米,清除竹杆600余根,皖河大观水域首次全面实现30年来无迷魂阵生产捕捞历史。
六是实施减船退渔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按照省、市要求,辖区2020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564艘渔船减船退渔转业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一船一策”减船退渔转业攻坚战,截止目前,已经顺利完成564艘渔船《减船退渔申请书》签订工作,拆解渔船510艘,拆解率达到91%,预计6月底全面完成拆解任务,辖区将提前于2019年底前实现全面禁捕目标。在推进减船退渔的同时,引导退渔渔民“转捕为养”,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民生工程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项目,引导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019年一季度,新增稻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00亩,渔业实现产值3810万元,有效推动了渔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