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积极应对强降雨对在田农作物影响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0-07-16 17:01 浏览:534次
近期我市遭遇强降雨天气,目前,防汛应急响应已提升至Ⅱ级,由于降雨集中,降雨量偏大,造成部分在地农作物内涝受淹,尤其对低洼水稻和棉花、玉米等旱作物影响较大。大观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早作准备,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引导农户科学抗灾救灾,确保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正常生长,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当前雨情,大观区组织区乡两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科学避灾、减灾、救灾。一是深入田间地头摸清灾情,及时汇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根据天气和雨情,科学制定农作物避灾减灾抗灾预案,引导农民科学应对灾情,降低灾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三是组织专家,积极配合农业保险部门做好受灾地块评估和绝收地块认定工作;四是指导受灾和绝收农户开展灾后恢复和改种补种工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当前,由于长江和内河水位较高,对排水除涝和作物正常田管造成困难。为有效应对当前强降雨对在田农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损失,区农业农村局提出如下四条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排水除涝,清理沟系。全面组织发动,投入排水设施,开足马力,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少受淹时间,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同时要疏通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二是及早开展补改种。针对绝收的田块,要在排水后及时开展补改种,可补种生育期较短的粳稻,防治栽插过迟遭遇寒露风,影响产量。
三是及时追施速效肥。受淹田块土壤肥力流失较大,要及时增施速效肥,对倒伏的作物要及时扶正,培土壅根,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防止后期出现脱肥、倒伏。
四是强化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当前已进入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由于强对流天气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斜纹夜蛾、玉米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有利,加上农作物受涝后,植株素质下降,易诱发和加重病虫害发生危害,目前区农技部门已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信息,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实现虫口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