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铺乡:为基层社会治理嵌入“红色芯”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02-11 16:00 浏览:582次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一年来,十里铺乡茅岭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五大平台力量,健全完善五大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不断推动“1551”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观模式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被动变主动,用脚步丈量民情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就是牢牢把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时感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拿出绣花工夫,做好精细化文章。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茅岭村在区、乡统一部署下,建立红领工作站,并积极深化红领工作站工作内涵,探索成立4支红领背包小分队,通过送教上门、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关怀慰问等服务,充分把党员干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打破了以往“我讲你听”的说教模式,搭建起一个“让群众能说话、有地方说话、有时间说话”的下情上达平台。
红领背包小分队自工作开展以来,积极践行“敲响一扇门、同坐一条凳、面对面交流”工作法,主动为村民提供“医保缴费”等上门服务,向企业问询沟通经营生产难题,做到为民服务更精准、问题处理更及时。截止目前,小分队共开展送教上门、理论政策宣讲5次、关爱慰问87余人次,走访困难群众6名,开展独居老人心理疏导、健康体检2次。
弹好“合奏曲”,力量再下沉
社会治理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去年5月,政法干警进网格中收集到群众反馈茅岭佳苑流浪犬患问题突出,着实让居民担惊受怕。为引导规范市民文明养狗,切实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观区十里铺派出所联合大观特警对流浪犬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受到居民群众热烈欢迎。在居民的指引下,民警们沿着临街商铺、社区,对流浪犬开展捕捉收容。当日,共捕捉大型流浪犬2只送至红爱犬类收容基地,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民警在搜捕流浪犬的过程中,还在社区开展文明养犬宣传教育,劝导养犬人外出遛狗一定要拴绳,在规定时间内遛狗。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光靠村级层面“单打独斗”难以解决,必须依靠多方合力。茅岭村着力利用“局长驻点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政法干警进网格”、“三社联动”等资源,使得服务基层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数字赋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离不开大数据等“硬核”支撑。为此,茅岭村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20年7月底,建成基层治理智能数字化分中心,分中心与乡智能中心、个人手持终端互联互通,统筹文明创建、森林防火、秸秆禁烧、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为最大程度发挥平台作用,设11名网格巡查员,分布在全村5个网格中,由网格巡查员将巡查问题上传到村中心,网格员审核派发交办,上报办理,构建动态的信息化科学管理平台,打造精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四位一体”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此外,茅岭村村民还可以借助十里铺乡微信公众号来提交问题,反馈心声。2020年11月10日上午8时,村民“小银子”通过乡微信公众号“创建事件”向村级网格审核员反映茅岭佳苑小区部分监控没有画面影像,请村派人维修。村网格审核员看到信息后,通过基层治理平台将任务下派给村分管负责人,请其立刻安排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维修。下午14时,村民“小银子”直接在微信公众号“我的事件”中查询到该事件已成功办结。群众足不出户“一键”报事、议事,最大程度方便生产生活。
“社会治理”实际上也是“治理社会”,把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重新“摆平”。行走在茅岭村,社会治理的触角已延伸到每一位村民的心中。茅岭村正一步一个脚印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变为现实,逐步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效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