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

大观区五举措推进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11-25 12:00     浏览:399次

  “小厕所大民生”,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观区不断强化细化工作举措,分类指导,推进农村改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一是看现场,紧抓改厕工作细节。今年来,大观区多次组织召开改厕工作现场观摩会,邀请从业专家分步讲解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新建改厕的实施流程。发放农村厕所技术指导用书220余本,做到从事改厕工作人员人手一册。针对重点、细节步骤,专家亲自上手示范,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并现场解答技术问题。通过现场观摩,让改厕人员能实际参与其中,快速高效掌握改厕技术要点,提升对农村改厕工作的整体认识。2021年度全区完成民生工程改厕建设任务600户,实施整村推进改厕行政村1个。

  二是全摸排,明确整改新建任务。为摸清农村厕所问题和2021年户厕改造任务,制定了大观区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区2013年以来财政支持改造1850余户农村户厕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标准清单、责任清单”四个清单,严格执行销号制度和镇自查区复核制度,确保排查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求镇、村在问题排查过程中同步摸清未改造的剩余户厕底数,广泛宣传动员未改厕户积极、主动地申请改厕、配合改厕工作。召开4次全区农村厕所革命推进会,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排查问题整改到位。

  三是重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结合实际在明显位置张贴厕所使用“明白纸”,以“群众都知道”为标准,公开改厕模式、改厕验收、长效机制建立等信息,告知农户正确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户主动申请参与改厕。改厕过程中,动员农户改厕进院入户,鼓励进院入室;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对农村改厕现场施工进行监管。改厕结束后,动员农户对原有旱厕进行填埋,组织农户参与农村改厕竣工验收,结合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厕所改造和管护。

  四是抓关键,确保工程质量可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四个关键环节,在严把招标关方面,科学设置招标方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资质可控;在严把产品质量关方面,严格确定选材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杜绝质量低劣产品;在严把施工过程关方面,明确区、乡镇、村改厕工作分管负责人、施工技术质量监管员、资料收集员工作职责,不定期深入改厕农户查看施工进展情况,监督工程施工,强化施工全过程监管;在严把验收关方面,实行区、乡镇两级验收,由乡镇对改厕情况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申请区级验收,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和乡镇、村民代表进行逐村逐户验收,确保改一户、成一户、验收一户、使用一户。同时强化实施过程技术指导和监管,严格落实监理制度,镇村安排专人、农户全程参与,对原材料进场、化粪池施工及厕具安装等进行全程监管。区级成立改厕技术指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督查,及时发现、纠正改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农村厕所问题整改和2021年户厕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五是建管护,完善厕所后续体系。成立海口镇农村改厕后期管护服务站,承担10个行政村(居)农村改厕后期管护,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设有专门办公场所,配备管护专业人员、制定相关制度、配备基本的维修工具、厕具零配件,粪液清运设备等。通过建立“农村改厕维修服务站+集中储粪池资源化利用”模式及在种植大户田间地头设立消纳池,将收集的粪液、粪渣作为有机肥使用等方式来开展农村户厕维修管护和粪污清掏服务,公布管护服务联系方式,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实现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统筹。(撰稿人:潘兴贵审稿人:陈昌华)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