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

【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我助力 改厕改出新生活

来源: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1-12-01 15:58     浏览:432次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旱厕曾遍布农村的角角落落。近年来,大观区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昔日的“露天坑”正逐渐被“水冲式”取代。

  “两年前我家使用的是露天旱厕,夏天苍蝇到处飞,气味难闻不说,还易造成疾病传播。农村实施改厕后,家里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大观区海口镇河港社居委村民杨**说。

  改造后的新型厕所被称为“节水型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蹲便器底部是一个挡板,粪便落下去,挡板会自动合上,起到防臭效果,每次上完厕所后,仅需四两水就能完成冲洗,这样以来,在厕所就闻不到臭气,环境卫生变好。

  “三格化粪池由相联的三个池子组成,中间由过粪管联通,主要是利用厌氧发酵、中层过粪和寄生虫卵比重大于一般混合液比重而易于沉淀的原理,粪便在池内经过30天以上的分解,中层粪液依次由1池流至3池,以达到沉淀或杀灭粪便中寄生虫卵和肠道致病菌的目的,第3池粪液成为优质肥料。”杨**说,她家的菜地就是使用这种肥料。

  “用着舒心,看着顺心,现在上厕所,冬天不冷,夏天不臭,美哩很!特别是今年,因为新冠肺炎,我从年前回家到现在一直都呆在家里没出门,现在农村与城里一个样,都方便了,改厕改出新生活,我要为农村改厕点赞”杨**满脸笑容地说,“这些年在政府的倡导下,左邻右舍不少都自发改厕,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不容忽视的环节。‘厕所革命’是区农业农村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实事,也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生态振兴,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民生项目,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围绕落实好农业农村惠民工程,着力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措并举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昌华说,“与农户改厕并行,农村公厕建设也全面铺开。过去,乡镇集镇区和农村广场缺少公厕,群众上街赶集或者到广场休憩,‘厕所革命’成为一大问题。如今,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公厕规划建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据了解,今年我区农村改厕项目涉及1个乡镇4个村(社区)600户,直接受益人口2200余人,2017以来,我区累计完成“农村改厕”2200余户,受益人口1.6万人。

  今年,大观区农村改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让农户主动申请参与改厕。改厕过程中,动员农户改厕进院入户,鼓励进院入室;同时邀请群众代表对农村改厕现场施工进行监管。改厕结束后,动员农户对原有旱厕进行填埋,组织农户参与农村改厕竣工验收,结合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厕所改造和管护。成立海口镇农村改厕后期管护服务站,每年区级安排农村厕所后期管护站16万元管护经费,承担10个行政村(居)农村改厕后期管护,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设有专门办公场所,配备管护专业人员、制定相关制度、配备基本的维修工具、厕具零配件,粪液清运设备等。通过建立“农村改厕维修服务站+集中储粪池资源化利用”模式及在种植大户田间地头设立消纳池,将收集的粪液、粪渣作为有机肥使用等方式来开展农村户厕维修管护和粪污清掏服务,公布管护服务联系方式,开发“智慧改厕”微信小程序,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实现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相统筹。

  “改厕事虽小,推动大民生”,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做好“厕所革命”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好这项民生实事,让广大农牧民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撰稿人:潘兴贵审稿人:陈昌华)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