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安徽安庆:大观区多举措促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大观区农业农村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2-07-26 00:00     浏览:4081次

        今年以来,大观区坚持以创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作物种植、生态养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以乡村提升工程为着力点,凝心聚力、大干快干,全面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一区一园”的产业布局,重点加大“双招双引”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年初,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率队赴亳州蒙城、江苏宿迁、山东寿光等地考察乡村振兴建设,招引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公司1家,5月13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正式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公司签约。重点建设的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一期核心启动区完工,永强家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启动征迁。目前,全区现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级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9家,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柏兆记工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省农垦集团皖河农场有限公司获第二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突出改革创新赋能。通过健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产权制度、“三变”、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盘活乡村资源资产,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目前,“三变”改革覆盖17个行政村共60个项目。十里铺乡树立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的思路,引导各村联建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由十里投资咨询公司及各村(居)公司等8家共同出资1.35亿元入股成立安徽博元振兴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模式,构建乡村融合发展平台,筹划开创公司自有品牌,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海口镇成立安庆绿洲振兴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破解产业资金投入不足。通过镇级占大股,村级占小股的模式,建立融资平台,成立投资公司。全区17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003.49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59.03万元,同比增长91.53%。5个村(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强村同比增长40%。
    优化资金使用方向。把培育和壮大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衔接资金的支持重点,整合资金,围绕乡镇、皖河农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支持产业项目发展,确保用于产业项目资金不低于60%。2021年,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共计94.105万元,其中实际安排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为59.25万元,占全区财政衔接资金总量62.9%。2022年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共计92万元,其中实际安排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为92万元,占全区财政衔接资金总量100%。
    强化支农政策落实。制定大观区202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目前已累计为小麦、小稻、油菜、玉米、棉花、小龙虾、露天蔬菜、能繁母猪等各类农业生产品种及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311.72万元、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09.6万元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计357万元。
    截止目前,大观区以海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已初步建成以金大地、红星生态两大国家级蔬菜生产标准园为代表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8000亩,年产优质蔬菜3.2万吨,产值9600万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庆蕊、鑫火为代表的瓜蒌种植基地4000亩,年产优质瓜蒌籽600吨,产值800万元的瓜蒌种植基地;以兴网合作社为代表的3000亩稻虾共生生态种养基地,年产优质稻谷1500吨,产值375万元,小龙虾150吨,产值300万元的稻虾共生种养基地;以永强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为代表的畜禽饲养基地,年养殖番鸭1200万只,畜牧业年产值2.4亿元的番鸭种苗基地。

友情链接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专区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专用举报渠道 网上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举报专区
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涉养老网络诈骗信息举报专区

Copyright © 2022  大观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98 号

备案号: 皖ICP备15009257号-2 技术支持 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