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大观区农业农村工作交出“丰收”期中答卷
来源:大观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8-02 10:19 浏览:1466次
今年以来,大观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着力稳大盘、保供给、促振兴,农业经济持续发力,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
据初步统计,1-6月份,大观区农林牧渔总产值5.00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递增5.02%;一产增加值2.65亿元,同比递增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同比递增110.39%。
“粮袋子”稳,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扎实。夏收小麦面积4.1万亩,产量1.39万吨。完成夏种水稻面积7.4万亩(其中,再生稻500亩),大豆0.6万亩,超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47万亩的目标任务。
落实“两强一增”行动,农民增收得实惠。科技强农方面,按照1村1名科技特派员,6户1名农技人员“1+6+N”模式,实现行政村和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全覆盖。招引江苏绿港5亿元现代农业科技项目1个。高质量培育50名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机械强农方面,新增大型拖拉机等各类机械30(台)套,全程机械化服务托管组织5家。“三夏”期间,各类农机装备投入耕、播、收、种、防各环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85%以上。建成有机质综合利用中心1家,水稻育秧中心1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5个。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民增收方面,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8元,同比递增6.4%。
深化科企合作,种业振兴迈出步伐。辖区安庆永强禽业、安庆稼元农业科技2家种业企业对接中国农科院、安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加速技术攻关和项目转化。“优质白羽番鸭配套系培育及种鸭笼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入选2022年省科技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项目,并获省100万元资金支持;“优质食味粳稻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22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立项项目。
高标准粮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承担的0.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勘察设计和评审工作,目前进入招投标,预计8月份开工建设。充分释放土地红利,全区土地流转比例达85%,300亩左右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45%。“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1万亩(含皖河农场),占耕地面积的77.2 %,建成5个优质专用粮食基地,面积4.038万亩。
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农业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亮丽。依托1.95平方公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立绿色水稻示范片8个,认证绿色食品主体19家,面积9517亩。获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转型升级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两减量 两利用”为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上半年,生产并推广使用有机肥0.2万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9万亩次,小麦、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4.9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5%;农田残膜处置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92%;规模以上养殖场环保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5%。
做好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县干领导常态化下沉一线“蹲点领办”,帮助解决乡村发展难点“堵点”,形成了区委常委联系、区直部门参与、区镇村组四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发力工作格局,构建了“1+49”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增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做实“1+14”防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截止目前,部门预警和数据比对7次,反馈预警信息10023条;开展集中排查13880户53205人,识别监测对象11户32人,已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2021年评估反馈4大类10项14个具体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长江全面禁捕政策落地生根,初步实现“管得住”目标。建立完善禁捕退捕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充分运用“人防+技防”实现7×24小时“水上打、岸上堵、陆上管、市场查”的执法监管体系。1-6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2512人次,查处违规垂钓案件164起,移交公安机关14人,没收网具13件,钓具205件,行政处罚164人,共处罚金8.58万元,禁捕区域内已基本做到“六无四清”。禁捕秩序平稳,退捕渔民稳定上岸,政策体系框架基本搭建,禁捕效果初步显现,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趋势逐步实现。
乡村建设与改革全面推进,先行示范区创建成效初显。通过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民生实事,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局面。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每个村重点打造2个自然村示范点,以点带面。完成农村改厕200户,打造海口宋墩花园等示范点3个,评比“最美庭院”50户。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排查工作。“局长驻点团队”和“红领工作站”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污等5276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7件“两地”纠纷100%化解。以“智慧大观”指挥调度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全国统一、全省领先的“1551”大观治理模式,获省“城市大脑”应用试点先进县区称号。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建立村级组织政经分离、账户分设制度。十里铺乡树立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的思路,引导各村联建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由十里投资咨询公司及各村(居)公司等8家共同出资1.35亿元入股成立安徽博元振兴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模式,构建乡村融合发展平台,筹划开创公司自有品牌,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海口镇成立安庆绿洲振兴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镇级占大股,村级占小股的模式,建立平台,破解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优选34家企业与17个村(社区)结对,参与经营“三变+”,累计谋划乡村发展产业项目34个,投资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