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大观区海口镇:党建引领办实事 乡村振兴见实效
来源:安庆市大观区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2-08-18 00:00 浏览:4821次
“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干活,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挣钱。”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河港居委会居民方秀凤说。通过“党支部(瓜蒌种植合作社)+党员(农户)+困难群众”模式,居委会借助成立瓜蒌种植合作社,打造“皖河口”品牌,产生品牌带动效益,预计户均年收入有7万元左右。
瓜蒌种植合作社只是海口镇党建引领,盘活农村资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口镇层层压实区、镇、村三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网络,培树党员先锋领头雁,打造富民产业党组织战斗堡垒,擦亮“党员服务零距离”党建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
![](https://region-anhui-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ef6525a3f1f543e2ad04489e4225a56a.jpg)
头雁领航群雁飞 凝心聚力谋发展
“我们已经完成道路硬化2300米,修筑护坝1500米,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已实现城乡饮用水一体化,今年还新建了一个村部……”“我们新建的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在海口镇年终考核评选会上,各村党组织书记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基层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晒成绩、拼实绩,以直观数据、具体成效展示各村工作亮点。大家在横向比较中找差距,在相互交流中学经验,掀起了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拼搏进取的热潮。
一个好的带头人,带富一群人,带活一个村。海口镇不断优化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年龄、学历结构,8个行政村、2个社区目前已全部配备了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力量,选拔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带头人。这两年,海口镇3个村(社区)具有上级选派的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开办乡村振兴夜校和人才振兴专项行动,借助在外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时机,开展海口镇在外人才新春座谈会,吸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https://region-anhui-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e910899abf114793ab7e25269c0d111b.jpg)
“项目”推广示范 助力产业富民
海口镇为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以服务和促进中心工作为核心,认真谋划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领办事项”,以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党建项目推动中心工作落地实施。
将党组织建在富民产业链上,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村一业促振兴。利用长江、皖河沿岸肥沃土地资源的自然环境优势,海口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党建项目,全面发展丝瓜络、水产养殖、水果采摘种植等经济作物以优化产业布局:巨网村丝瓜络种植已采摘、河港社区金丝菊项目已种植……基层党组织确立乡村振兴类、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提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1项,确立为民服务类“书记领办事项”36项。同时,海口镇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工程,开展“保二争五冲百”行动,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镇、村两级书记抓党建的头号工程来抓。目前,10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比例为100%,50万元以上的村为3个,占比30%。
![](https://region-anhui-resource.xuexi.cn/contribute_img/20220806161039/66148466223291123.jpg)
发挥先锋作用 共建美丽乡村
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在即,乡镇街道、村居环境处处可见党员志愿者和红领工作站成员在劝导群众规范停车、清除小广告、清理白色垃圾。近年来,海口镇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与党建有机结合,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红领工作站,带动群众共同参与,聚焦农村改厕、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猪圈连着厕所,臭味熏天;现在真是大变样,不仅干净整洁,还可以在闲暇时去广场跳舞锻炼,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镇江村村民杨万勇感叹道。镇江村由之前的薄弱村到现在的全国文明村镇,实现了乡村的“华丽”蜕变。
海口镇按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理念,贯彻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政策。2022年以来,对核定的108户退捕户和214名退捕渔民的建档立卡情况,开展退捕渔民入户帮联1402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81个。镇党委全局谋划、全力扶持;村“两委”上门动员;党员率先示范,拆违建、清垃圾、治污水,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开展“厕所革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共拆除违建4个、清理垃圾40余处;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建设厕所粪污集中处理设施,完成本年度厕所改造200户;大力推进村民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