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大观区海口镇:乡村振兴春潮涌 干群聚力蹚新路
来源:大观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4-11 10:21 浏览:327次
万物随春醒,美好皆可期。在这春耕春管播种希望的季节,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上下早谋划,早部署,开好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公共设施配套、文明新风培育等方面,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培育产业“新”动能,发展“强”起来
海口镇党委、镇政府始终秉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2024年以来,召开乡村振兴专题推进会、调度会15场,积极谋划项目,并带领镇江村相关负责人先后到芜湖、池州等地参观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发展经验和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强劲发展”的争先意识,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镇江村党总支带领村“两委”集体筹资,新建了40多亩56个标准化羊肚菌大棚,目前正处于采摘期,预计产值100多万元;昌宁村利用库区移民发展项目资金,与河港社区合作新建了24亩40个大棚羊肚菌基地,2023年12月初种下菌包,2024年3月底完成采摘,通过鲜品订单进超市及大酒店、成品烘干进市场等多种销售途径,产值70多万元;培文村2024年瓜蒌产业乘势而上,忙碌的“新农人”每天穿梭在基地正在挖根予以出售;保婴村充分发挥民族村衔接资金项目优势,拓展延伸灵芝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2023年实现产值200多万元;巨网村丝瓜络合作社,有条不紊地进入大棚育苗期,丝瓜苗在大棚适宜温度下长势喜人。
安庆市永强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位于大观区长三角绿色农业产业园区(海口镇境内),占地面积68.69亩,第一条生产线于2023年11月投产。项目拟于2024年8月份开始安装标准化屠宰生产线、制冷设备及电力配套设备等,11月份全面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屠宰家禽3000万只,年深加工1万吨禽肉制品,白条家禽2万吨。可直接带动镇域内村民就地就业500余人,辐射带动1000余人进入番鸭产业。海口镇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巩固壮大了村(居)集体经济,同时发挥了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联农带农效应。

绘就乡村“美”图景,颜值“亮”起来
2023年,镇江村成功申报“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镇江村干群同心,根据自身“江豚基地、番鸭基地、全国文明村镇”的特色品牌,按照规划先行,全村域打造“十景”亮点,以点带面,三年内建成“党建融合状态美、文明融合风尚美、产业融合业态美、生态融合生活美”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红星村大沟自然村庄申报为省级中心村,通过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拓宽并浇筑2.4千米沥青主干道,沿着大沟两侧配套安装2600余米防护栏、92盏太阳能路灯,新建“徽砖”小菜园栅栏900多米,清理整治200多农户房前屋后杂草废弃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家和、室洁、院净、人美的乡村图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海口镇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并向各级各部门申报项目资金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体作用,着力夯实乡村道路、改水改厕、污水处理、高标准农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颜值着实“亮”起来。

打造美丽庭院
健全制度“明”规矩,治理“顺”起来
塑形铸魂,有效治理是关键。大观区海口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构建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格局。
强化法治宣传。2023年,镇江村举办法治讲座15场次、法律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田间地头,发放宣传单页2200多份,不断普及广大群众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守住法律底线。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司法、为民服务中心、综治、安监办、卫健、妇联等部门通力协作,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大排查,发现问题早介入、早处理、早化解,及时消除矛盾及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培育新风。通过创建评比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海口好人”“安庆好人”“星级党员”等活动,充分挖掘群众身边鲜活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热爱公益、助人为乐的高尚美德,有力传递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2023年,海口镇荣获区级表扬的文明家庭28户,市级表扬5户,省级表彰1户。
强化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以“乡村夜校”“积分制”“新风堂”为抓手,在日常村庄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政策宣传、文化传承、困难帮扶、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党员干部、乡村“五老”、文明家庭户、网格员、村民代表等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美丽家园我的家,我为家园添份力”的主人翁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大事“群众评议”、难事“群众商议”、好事“群众分享”的参事理事村民自治活动,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永葆乡村和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