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防护 健康“春”行——高琦小学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
来源:大观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3-02 22:20 浏览:301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伴随着天气回暖,细菌、病毒开始加快繁殖,这也意味着疾病多发季的到来。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校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高琦小学开展了“‘疫’起防护 健康‘春’行”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师生共同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增强防护意识。各班主任主要围绕诺如病毒、手足口病、流感、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等内容展开介绍,从春季传染病的产生、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疾病预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讲解,提高学生对春季传染病预防的重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提高传染病防范意识。
春季传染病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重要提醒:生病后,务必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就诊。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科学穿衣
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4.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5.坚持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营养
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保证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预防春季传染病,我们每个人都是 “小卫士”。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一起守护健康的校园生活!(文字:丁馨媛 初审:郑益华 复审:江翔 终审:刘和润)